「开源之道」

LF APAC 开源布道者分享系列之十一:上游思维与上游优先

upstream first 和 be upstream 是开源世界中一个共识,但是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观念和实践,需要建立在对信息技术、网络空间、现实社会有着非常深入的理解方能实现这点,而且还要克服人性的弱点和短期的诱惑,和人类很多协作的成功一样,这是一个无比艰巨的挑战!那么我们就试图就这两个观念在开源中的应用论证一番。

「开源之史」系列之一/六:从反主流文化到未知的默认文化

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一个群体中的习惯表现在日常中的行为、语言和交流方式之中,开源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独特的方式,尽管具体到每个项目的共同体中会有不同的表现,但是总是能够找出他们相似的地方,比如基于互联网,坚持源代码开放等等,那么从文化的角度看它也经历了相当的演变过程,尤其是随着其项目产生的经济和社会作用之后的扩展,在全球的不同地方,遭遇了不同的困境。

「开源之史」系列之一/二:类比:人类历史上那些重要的暗流涌动

我们需要日常,因为我们只能通过日常来理解世界,想要理解开源,需要一些更为贴近生活的类比,于是笔者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尽最大努力为读者呈现出和开源一样被无视,但重要的观念、技术、技巧、制度等,只希望读者可以切身感受到开源的力量,假如它迸发,我们是否承受得住?

「开源之史」系列之一/八:协作的演化——从原子个体到全球开放协作

人类最伟大之处便是能够协作,而大规模的协作均是通过政治、经济等力量来完成,而完全的基于互联网的全球技术协作,则目前为止只有开源项目实现了,从GNU到Linux再到Kubernetes、Apache等无数的成千上万人协作的成果,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奇迹,当我们感慨万里长城和金字塔的古人劳动之时,也不妨仔细的看看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建设:供全球人享用的伟大协作。

谁对开源有需求?

开源为什么能够存活到今天?如果它失去活力的话,无人问津的话,它是不可能走到今天的。那么是什么魅力让它能够走到今天了呢?人们为何会前仆后继的为开源注入活力,添加新的能量,使之不仅存活,还在壮大之中。那么问题来了:谁会对开源有真实的需求?尤其是愿意付费的

再驳开源免费论:从定价与隔离理论说起

一个人或实体采用了一件物品没有付钱是一回事,这件物品是否免费则是卖方说了算,这是一个人类行为的问题,或者说是社会下的观念问题。和事情的真相有多远,在祛魅的年代,这确实是没有一个共识的,只能是像现在的样子 —— 区别出不同的阵营来。「开源之道」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把事实摆在大家面前,将选择权交给各位看官。

LF APAC 开源布道者分享系列之三:演讲这事很重要!

最初的布道就是在众人面前的演说,诸子百家讲学,柏拉图的围坐,也就是说布道最为原始和本质的形式就是在受众面前讲出来:思想、观念、知识、价值观......数字时代,这一点也没有变,变的是需要更加频繁的面对不同的受众和讲授不断变化的知识。

LF APAC 开源布道者分享系列之十:开源布道者的未来

身处快速变化的时代,以一个职业标签去询问有没有未来,这确实是个不怎么让人受欢迎的话题。前面九篇文章都在讲述如何做好一名开源布道者,那么问题来了:做这件事有前途吗?笔者给出了可能不会让所有人满意的答案。